河南雙匯火腿腸/冷鮮肉是中國著名的食品品牌,從1992年2月,第一支雙匯火腿腸問世,到如今將躋身世界500強,雙匯集團在萬隆董事長的帶領下走出河南、遍及全國、走向世界。河南雙匯火腿腸/冷鮮肉 雙匯集團公司前身“漯河市冷倉”成立于1958年7月,到1969年4月變更為漯河肉聯廠。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漯河肉聯廠年年虧損,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 1984年,44歲的萬隆成為漯河肉聯廠首位民選廠長。當過5年兵的萬隆心直口快,從不怕得罪人,上任之初就開除了一批老員工,其中包括與其之共事過的幾位副廠長。 為了解決肉聯廠的困境,萬隆所做的頭等大事即放開價格。他偷偷地通過溢價收購獲得遠多于同行的豬源,由此盤活工廠三分之二的閑置產能與勞動力。萬隆隨即開始了初級擴張,將業務由殺豬擴展到牛羊,甚至是雞和兔子。他緊緊抓住市場機遇中最重要的兩條:頂住壓力放開價格、開展多種經營,之后則調整結構,并改造經營。當時這一產業只有初加工,沒有深加工。在萬隆的努力下,漯河肉聯廠開始扭虧為盈。
1992年2月,漯河肉聯廠第一支雙匯火腿腸問世。在90年代初,如同電視機一樣,火腿腸亦屬于短缺經濟。中國人每年要吃掉數百億根火腿腸,而雙匯火腿腸則成為這一市場的絕對寡頭。 1994年8月,萬隆以漯河肉聯廠為核心組建并成立雙匯集團,準備開始大干一場。但如此一來,資金亦開始短缺。當時為了一筆30萬元的貸款,萬隆不得不在銀行行長家門前在苦守至半夜。銀行的傲慢令其心生芥蒂,萬隆開始嘗試引入外資。最早他通過河南豫港公司找到當時的華人女首富——香港華懋集團董事局主席龔如心。 1994年1月,雙匯集團和華懋集團合資成立華懋雙匯集團有限公司,迎來完美的開局。隨著旗下上市公司雙匯發展的兩次融資,海外資本的陸續注入,雙匯開始迸發活力。起初早于雙匯生產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的河南洛陽春都集團因多元化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雙匯則開始一騎絕塵,穩步擴張。
2010年3月,雙匯集團已通過合資、兼并等形式在河南、四川、遼寧、內蒙古、河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江蘇、上海、廣東、山東等省市建設了18個加工基地。每年消化3000萬頭生豬、50萬頭活牛、20多萬噸雞肉、5萬噸雞蛋、5萬噸植物蛋白,通過養殖業年轉化糧食800多萬噸,帶動周邊養殖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實現產值400多億元,間接為150多萬農民提供了就業。 從第一支雙匯火腿腸走出廠門紅遍全國到2010年,雙匯集團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為主、多業配套、優勢互補的產業結構新格局。在肉類加工方面,初步形成了八大系列近五百個品種,主要包括高溫灌腸系列、高溫火腿系列、西式肉制品系列、低溫灌腸系列、中式特色肉制品系列、鮮凍制品系列等。這些雙匯火腿腸/冷鮮肉產品具有中西兼顧、高低溫結合、生熟互補、品種繁多、檔次分明等特色,更大范圍的滿足了各個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2013年9月26日,雙匯國際以71億美元成功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完成了由中國最大豬肉加工企業向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歷史性跨越。合并后的雙匯,擁有100多家子公司、12萬名員工、 670多億元的資產,生產基地遍布歐美亞三大洲十多個國家,營業收入1400多億元,將躋身世界500強。
|